新闻动态

  • 首页 新闻动态 格罗兹尼巷战:俄军首战打剩10人,普京整顿再战,成现代巷战经典

格罗兹尼巷战:俄军首战打剩10人,普京整顿再战,成现代巷战经典

2025-04-22 02:16:06



1994年12月27日,新年将近,莫斯科街头张灯结彩。

克里姆林宫灯火通明,但气氛非常严肃,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和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在叶利钦办公室里开会。而在千里外的车臣共和国首都格罗兹尼,俄军正在包围城市,战斗一触即发。

格拉乔夫非常自信,他告诉叶利钦:叛军是乌合之众,新年之前俄军就能彻底控制格罗兹尼。

叶利钦半信半疑,他不太相信格拉乔夫,但他却是期待着能在新年演讲时宣布“格罗兹尼在我们手上”,这无疑能为自己拉来不少支持率。

几乎在同一时间,车臣首都格罗兹尼却正渐渐变为修罗场。

12月31日,俄军第131摩步旅的上千战士正在被车臣叛军屠杀。短短两天,131摩步旅几乎全军覆没,旅长萨文战死,90%士兵伤亡、被俘,仅有幸存者10人连滚带爬逃出这个地狱。

第一次进攻格罗兹尼的惨败让俄军非常郁闷,虽然俄军后来调集2万人夺下城市,但叛军在之后两年里又多次反攻城市,俄军在拉扯中伤亡惨重,最后撤军。

从1994年到1996年,俄军在格罗兹尼丢下数千士兵的尸体,这场残酷的失败沦为全球笑柄,西方人嘲讽他们“不如游击队”。

直到1999年末,俄军的耻辱才洗清,当时俄军再战格罗兹尼,这场巷战酣畅淋漓,终于一雪前耻,成为人类巷战的教科书。

那么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时,俄军在格罗兹尼遭遇了怎样的失败?1999年二战格罗兹尼,俄军又是怎么一雪前耻的呢?

【一】

杜达耶夫不服叶利钦,俄军兵临格罗兹尼

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,格罗兹尼这个名字颇为“硬核”,因为它的名字意译叫“可怕之地”。

19世纪,沙俄帝国向南扩张来到这里,俄军驻扎在这片宋扎河边平地上。

这里满是沼泽,冬冷夏热,春秋季则愁云惨雾笼罩,所以俄军将这里的一座据点起名为“可怕要塞”,这座要塞就是格罗兹尼市的前身。

格罗兹尼在19世纪末建市,20世纪初成为当地“山区苏维埃共和国”车臣区的首府。后来“山区苏维埃”解散,车臣-印古什共和国诞生,车臣又将其作为首府。

格罗兹尼作为“车臣-印古什”地区的首府有历史原因,也有地理原因。首先,它坐落在整个车臣地区的中部,北方是平原,南方是高加索山地。

其次,格罗兹尼所在的宋扎河东西流动卡在中间,这里是控制这片土地最好的交通枢纽,所以当年的沙俄征服军才选择在这里建立永久要塞。

然而,因车臣人在苏联初期曾和纳粹勾结,二战后他们遭到惩罚,举族流放西伯利亚种地。这趟流放让车臣民族减员数万人,车臣人深深记下了这个仇。

直到1991年12月前,苏联解体前夕,车臣出身的空军将领杜达耶夫找到机会,决定前往车臣领导独立运动,脱离俄罗斯。

很快,杜达耶夫联合车臣独立分子,独立建国于俄联邦之外,并计划占领周围的印古什和达吉斯坦,完成“大车臣”梦。

1994年,叶利钦要求车臣向莫斯科效忠,以解除分裂危机。在遭到拒绝后,叶利钦下令俄军朝着格罗兹尼开进,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。

车臣共和国本没有本地人的军队,但根据1992年的俄联邦和车臣的《撤军法案》,俄军撤出车臣,杜达耶夫政府接手了俄军的装备和各种设施。

所以到了1994年,车臣军队除了缺乏重武器和导弹外,综合素质不亚于俄军。

当时叶利钦的国防部长,是空降兵出身的格拉乔夫。此人能力一般,但好大喜功,他向叶利钦保证十天半个月就能解决战斗。

可俄军当时千疮百孔,苏联末期的疲敝还在继续,部队缺额严重、装备保养差、军饷欠发、军官浑水摸鱼。知情人士劝格拉乔夫暂时缓缓,整顿军队后再进攻,可格拉乔夫充耳不闻。

12月11日战争开始后,俄军从东、西、北三个方面进入车臣,空军率先炸毁车臣的军用机场和军队驻地,等车臣军队的300多架老旧飞机被毁后,俄陆军沿着公路慢慢推进。

开战10天后,俄军先头队伍就到了格罗兹尼郊区。由于格罗兹尼是车臣的最大城市,也是杜达耶夫政府的核心,俄罗斯国防部认为拿下这里就能结束战争。

叶利钦也多次询问格拉乔夫能不能在新年前拿下这座城市,格拉乔夫都拍了胸脯说:能!

然而,杜达耶夫早就带着自己的政府跑到山区。在战争爆发前,他就料到俄罗斯政府未来必然动武,所以早早在格罗兹尼修建工事和地下交通网,并囤积了不少物资。

至于格罗兹尼城里,杜达耶夫留下了“高加索之狼”、车臣著名屠夫巴萨耶夫和他的数千叛军坐镇。

巴萨耶夫是个狂热的宗教分子,手下包括实战经验丰富的“阿布哈兹营”,以及从阿富汗赶来的圣战者。他们在城内布下天罗地网,就等俄军送上门。

【二】

战术乱、指挥乱,格罗兹尼成为俄军地狱

1994年12月25日,俄军合围格罗兹尼,按照格拉乔夫的战术,俄军要死死围住城市,切断格罗兹尼和南方叛军的联系。

然后,俄军将驱逐城内的居民,最后统一攻城,用重武器开路扫荡敌人。

这套巷战战术很经典,二战时苏军解放东欧就使用这套战术,算是俄军的看家本领。格拉乔夫战术布置得自己都很感动,但前线却完全不是他想象的样子。

在现代战争中,主帅绝对不能离前线太远,否则无法随机应变,格拉乔夫却犯了这个大忌。在莫斯科的暖气房里喝伏特加的格拉乔夫,完全不知道车臣战场的情况有多复杂。

当时,车臣民众被杜达耶夫发动起来反对俄军,很多公路被障碍物截断,甚至俄军的行军队伍都被老百姓阻拦,双方发生流血冲突。

至于游击队的骚扰,更是数不胜数,这让俄军大部分进军速度很慢——12月25日围城战就要开始,可俄军只有不到10000人到达格罗兹尼,其中能投入作战的部队不到一半。

这种战况下,应该等待大军到场完成合围,再发动进攻。但格拉乔夫给叶利钦答应的是“新年结束战斗”,他心急如焚,马上下令在格罗兹尼的第8军组织攻城。

第8军的指挥官也很不称职,虽然情报显示“杜达耶夫撤走了,城内几乎是空城”,可城内的俄罗斯族居民,以及派进去的侦察兵报告城里的叛军不少,正以“总统府”为中心层层把守。

然而,第8军将稍作领考虑之后,决定遵循国防部命令,在31日发起进攻。

当天中午,第131摩步旅第129团士兵奉命攻城,该旅有120多辆装甲车和20多辆T72坦克保护,战术是直捣黄龙,占领总统府。

根据131摩步旅的士兵后来回忆,他们的连长、排长甚至没有开战前的战术会议,只是招呼他们“启动了”!士兵们不知道去哪,连长手上没有地图,不知道怎么撤退,怎么布防。

“跟着装甲车!”这是士兵们唯一得到的命令。

131摩步旅进城后,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很平静,他们的装甲车排成一字长队,沿途没有任何叛军的身影,甚至有些市民在窗口上围观。

但当他们走到城市深处,突然从四面八方飞来了RPG火箭,直接击毁了俄军排头和末尾的装甲车。

这招“掐头去尾”是圣战者们在阿富汗战场上惯用的战术,专门对付孤军深入的苏联红军。

俄军被卡在城里不得动弹,四周响起圣战们的宗教口号。131旅旅长萨文下令士兵散开,占据掩体搜索、消灭敌人。

但131摩步旅的新兵蛋子们早就被吓破胆,有一部分连队的军官被击毙后,士兵陷入无组织状态,在城里到处逃跑、躲藏,他们最后都被叛军一一抓获、处决。

车臣这边,杜达耶夫给城内叛军的命令是“尽量杀伤敌人,随时准备撤退”。

杜达耶夫也知道俄军如果大军压境,格罗兹尼这座孤城绝对守不住,所以他认为,只要在战斗里尽量给俄军打击,造成恐惧情绪就足够了。

第131摩步旅在遭袭后边打边撤,俄军在格罗兹尼主干道打转,叛军一路围攻,几小时内就击毁俄军一半的坦克和装甲车。

随着俄军将士陷入苦战,旅长萨文赶紧求援,但友军第81团也抵挡不住叛军的火力,直接选择撤军。

最后,该部队在短短半天的战斗里减员一半,夜幕降临后又遭到叛军反攻,城内困守的俄军大部分被击杀,131旅旅长萨文上校也被RPG火箭弹炸死。

战后点名统计,该旅战士780多人阵亡,失踪和被俘100多人,120辆装甲车里102辆被毁,27辆坦克被炸毁20辆,整支旅队报销了90%左右,全旅仅剩10人生还。

至于跟着131旅进攻的,以及后来解围的三个部队:第84团、第225团,74旅坦克营都伤亡惨重。俄军后来统计,第一次车臣战争80%的伤亡都出现在攻城巷战里。

第一波进攻结束时,1994年的元旦已经到来,叶利钦居然厚着脸皮宣布了“格罗兹尼在俄罗斯控制之下”,但实际上惨烈的攻城战还在继续。

优德官网中文版

一直到1995年2月初,在进行了半个月巷战清理后,俄军用精锐的空降兵配合空军狂轰乱炸,才拿下了格罗兹尼。

【三】

二战格罗兹尼,俄军打出现代巷战经典

第一次车臣战争为时两年,格罗兹尼虽然长期被俄军占领,但杜达耶夫经常派遣军队在格罗兹尼附近袭扰俄军。

俄军当时通信系统陈旧,几次被偷袭都没反应过来,叛军甚至成功反攻格罗兹尼,双方多次发生巷战。

1996年夏天,格罗兹尼被车臣叛军占领,当时俄罗斯正在大选,叶利钦决定以停战来给自己拉票。

同年,在俄空军在用导弹刺杀杜达耶夫成功后,叶利钦单方面宣布胜利,俄军撤离车臣,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。

格罗兹尼巷战:俄军首战打剩10人,普京整顿再战,成现代巷战经典

第一次车臣战争给俄军好好上了一课,也让叶利钦看清楚了自己手下这帮人都是什么成色。

战后,草包国防部长格拉乔夫被免职,俄军上下被撤走一帮尸位素餐的将领,国防部由苏联时期的老帅罗季奥诺夫、谢尔盖耶夫领导俄军进行整改。

随后,俄罗斯高加索军区也集中训练了一批山地师和摩步师,专门对车臣进行针对性训练,这就是如今俄罗斯著名的第58集团军。

尽管叶利钦在1996年连任,但他深知车臣问题必须解决,他的第二个任期也问题百出,经济危机、外交压力、心脏病都让叶利钦很憔悴,他只能把任务交给“年轻人”。

在这个背景下,从圣彼得堡来的普京于1998年进入总统办公室。1999年夏天,普京成为总理,负责进行第二次车臣战争的一切事宜。

1999年秋,巴萨耶夫为首的车臣独立分子侵略达吉斯坦,并成立伪政权“达吉斯坦穆斯林国”。俄军出师的理由,也在这一刻获得。

普京得到叶利钦的同意,果断发起对车臣的第二次进攻,俄军第58集团军担任主攻。恰好车臣内部此时也在分裂中,俄罗斯打算一鼓作气割掉这个毒瘤。

俄军这次稳扎稳打,莫斯科政府派印古什和达吉斯坦等地的宗教领袖和车臣宗教界谈判,拉拢民间支持,换取俄军的平稳进军。

回想第一次车臣战争,俄军轻敌大意,仅仅3万人就敢开战;这次俄军准备充分,8万大军第一批进入车臣,还有3万人当做预备队。

这一次,俄军依然三路出击,在1999年8月到10月,俄空军把车臣政府控制的各大城市炸成废墟,10月初,俄陆军向格罗兹尼进军,12月22日来到格罗兹尼城下。

在5年前的12月,俄军在格罗兹尼遭到重创,5年之后,俄罗斯国防部誓言一雪前耻。

第一次格罗兹尼战役,俄军与其说是打不过车臣叛军,不如说是指挥和战术失败,导致士兵白白牺牲。

第二次兵临格罗兹尼,俄军指挥官们打起十二分精神,在普京的带领下,以严肃的态度进行了缜密的规划。

在战斗中,俄军先攻打了格罗兹尼南部的小镇“马尔坦”,这是格罗兹尼和南方高加索山区的连接处,拿下马尔坦,格罗兹尼就被彻底孤立。

随后,俄空军空袭格罗兹尼城内的标志性建筑,顺便播撒传单,让市民尽快避难,俄军提供人道主义通道,有国际组织负责监督。

在城内居民撤离后,俄军特种部队进入,占据一些高大建筑进行侦查标记,找出车臣军队的据点以及地下通道,呼唤空军重点照顾。

经过多轮轰炸,城内的5000车臣叛军被削去了一半。

随后,俄军把城市分成十几个“小战区”,每个战区有不同部队负责,核心力量各是1-2个摩托化步兵连,装备坦克和装甲车。

在吸取了第一次格罗兹尼巷战的教训后,俄军给装甲车进行了改装,重机枪被拆下,装甲车统统换上ASG17榴弹炮,专门炸墙,火力十分强劲。

在步兵背后,还有工兵连和喷火兵排、电子战排,用来寻找敌人位置或围剿顽抗之敌。此外,还有直升飞机白天在城市上空盘旋,冒着被击落的危险随时观察战局全貌。

这种密不透风的战术,让车臣叛军在城内无处遁形。

2000年1月初,经过血战,俄军控制了格罗兹尼城区70%的面积,叛军以木努卡广场为中心顽抗。俄军强攻不下,最后呼唤飞机空投“云爆弹”把叛军炸死在工事里。

1月下旬,俄军工兵一座座建筑搜剿残军,炸毁地道,用喷火器消灭顽抗之敌。到2000年2月4日,俄罗斯国旗正式飘扬在“车臣总统府”,第二次格罗兹尼战役结束。

此战俄军伤亡1100多人,而城内的车臣叛军几乎全军覆没,只有少数人在最后阶段逃脱。

第二次格罗兹尼战役可谓扬眉吐气,俄军彻底打服了车臣叛军,叛军再也没能发起像样的反攻。

2001年,俄罗斯建立了车臣新政府,宗教领袖老卡德罗夫担任总统,车臣进入了重建阶段。

西方国家也密切关注着第二次车臣战争,就事论事地说,大部分西方军事专家高度评价了第二次格罗兹尼战役,都说俄军打出了一场教科书巷战。

2年后,美军在伊拉克围攻费卢杰,其战术就和俄军大差不差。


文/商学野

参考资料:

1、《兵伐格罗兹尼——欲速不达的第一次车臣战争》,王金华

2、《格罗兹尼:血写的城市战教程》,多小衮